( 二十一 ) 15. 一民評「我的記者生涯」

《我的記者生涯》內容豐富多彩﹝一﹞

一民

 

去年十月間,洪文先生寫的《我的記者生涯》在《世界日報》,分十四篇連續刊出,一時

吸引眾多讀者的注意和興趣,筆者是其中之一。

該大作題材之新穎內容之豐富,構想之巧妙,文詞之精彩,文筆之簡練,流暢,是菲華

文壇近年來所罕見。筆者愛不釋手,將之一一剪存,留做範本,余本也想寫一小評,緣因那時

筆者身染微恙,而一拖至今。今重讀之,仍覺津津有味,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。現寫出自己的

和感想,與讀者分享。

首先,洪先生開章明義闡述當個忠於職守的阿公記者難,當個草率從業的阿婆記者易,

直奔主題。在作品中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屬於盡忠職守的好記者。他說:「記者被冠

為《無冕皇帝》名頗冠冕堂皇,內中酸甜苦辣實不足為外人道,為報導公平公正,必須打破沙

鍋問到底,就得上天入地,不顧安危,乃至進入大牢親身採訪當事人,為要達到採訪目的,不

管真槍實彈的剿巨匪、擒大盜;上山打老虎、下水屠蛟龍,或是情海起波的花絮小新聞,他應

不讓一魚漏網。這是一個忠實記者的應有態度和應盡的責任。」又云:「記者要像醫生診病一樣,望、聞、問、切,直搗病源核心而望形於色,問詰緣由、聞風而動、切其痛苦,這樣對罪

案真相才能水落石出,原形畢露大白於天下。」從這些話中,可見記者生涯不易為,但他卻而

為之,因他有強烈的責任心、專業道德和技能。

  我們評說一篇文章,常說「文如其人」,那麼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和為人。

     從作品中,洪文自幼失怙時,父母早逝。他的成長,全倚大他二十多歲的哥嫂,他們兄兼

父職,嫂作母事地養育他,還供他上學且管教有方,使洪文長大成材,成材之後,他返身報答

兄嫂之恩。他說:「我無兄無以有今日,兄無我無以享長壽」。又云:「兄弟皮毛依附皮之

不存毛將焉附!如果可以贖換,我願以己身贖兄愛我之殷。」再云:「如有來生願寧得一

伯樂如兄,也鄙視良馬千匹。」這清楚體現他們兄弟手足情深,義薄雲天,生死可相替。他倆

兄愛弟恭足可成為社會典範。反觀今日社會有的兄弟姐妹為爭家產大打出手甚至對簿公堂

實令人噓唏感歎!

上世紀六十年代,菲國正處於獨裁統治時期,統治者以反共為名,實行「米麥菲化案」、「零售商菲化案」、「勞工菲化案」、「教育菲化案」等等不一而足,而是接踵而來,使華社

心驚膽戰,風聲鶴唳華僑謀生困難、生活無著機。那時洪文正是大一年的半工

讀學,作不畏艱難,他一邊學習,一邊工作,白天當採訪記者,晚間上校學習,夜間兼國

際新聞翻譯,還代人記賬,身兼數職。幸而他正值年輕力壯時期,尚能堅持下來,但也足見他

是一位有志勤奮的好青年。

洪先生第一次記者生涯是派駐警察報案中心,此乃是龍蛇混雜之地。那裡有高官權貴,巨

賈大商,淑女貴婦,蕩娼妓女,大盜小偷,販父走卒,各色人物應有盡有,有些定力不夠的記者,在耳濡目染,潛移默化中,放蕩形骸,飲酒打牌,拈花惹草,吞雲吐霧成為人」;

有志青如洪文,他記住其兄的教導:「做人敢走逆境,逆境使人鍛鍊成材,愈年青愈好,你

只要踏出人生第一步,就有成功之機會。」洪先不受警察局的污穢所染而潔身自愛,不抽煙

,不賭博,不惹草而被同事視為怪人,怪在他出污泥而不染。

洪先生從文記者生涯,一開始就擔負外勤採訪和國際新聞翻譯,兩者工作全然迥異。作者

在文中明示:「翻譯匠心富文采,採訪打破沙鍋問到底。」翻譯文稿格言之譯注要文正詞嚴,

詞彙結構要整齊,要富有文采。文字使用得當,可收畫龍點睛之效一字之差,其意迥然,一

語之誤,讓人譏笑。所以文稿不得胡釋亂譯,但遇上一鱗半爪的新聞花絮,就可妙筆生輝,大

椽開花,在不傷大雅之下,筆隨意到戒脫離原文之意。採訪可雕龍畫鳳,意到筆隨,不必搜索

枯腸,亦可夢筆生花。兩者互異不可不察。上述採訪和翻譯互異之啟示,是從業者不可忽視的

,實在有許多專業玉律還是值得他們借鑒的。

Hits: 2905